Sunday 17 November 2013

酸民米芝蓮:[紐約] Peter Luger

忘了在哪聽到這句話:「時尚雜誌就是月薪六萬元的編輯教月薪三萬的讀者如何用月薪二十萬的方式花錢。」身為一個雜誌讀者,我想這句話道破了我長久以來的疑問,這些鬼東西真的有人會買嗎?好在大家都心照不宣,繼續假掰地大談(注意,不是大啖)北歐家具的潮濕問題、音響太好吵到鄰居的困擾,還有某年採收的黑皮諾不盡人意等話題,回首一翻薪水單,啊哈!原來已經改領22k了。



飲食這件事本身是個民生問題。不過特別的是,在這個島上,人們對於大餐的追求倒是挺瘋狂的。記得某年民生東路某種族歧視很嚴重的五星酒店推出風乾熟成牛排時,市場供不應求。報紙老饕忙著用看似熟悉但又很陌生的形容詞敘述其美妙的滋味,讀者則是讀得兩頰生津,這時報紙美食版就頗有時尚雜誌的氣魄:吃過一兩次熟成牛排的作者教從來沒吃過熟成牛排的讀者怎樣分辨全球最頂級的各種熟成牛排風味。不管怎樣,用重量計價的熟成牛排在台灣與我無緣,看完之後只能安慰自己多吃幾碗牛肉麵,在胃裡多待幾天或許也有熟成的效果,我想金華街的廖家牛肉麵(容我改天再多著墨)因此多賣了好幾碗麵。

大多數中產階級的家庭不會存一陣子錢去買Rolf Benz沙發(編按:假設你不知道什麼是Rolf Benz,要麼表示你已經脫離月薪三萬的困境,不然就是時尚雜誌看太少),但不少家庭一陣子會願意多花點代價享用美食。我想這個就是我們和英國人最徹底的差別,然後我們就產出了教學生一次吃兩個便當的總統,他們有個幫學生煮義大利美食的Jamie Oliver。我是標準的台灣人,出發前往紐約之前,噗浪的噗友們給了無數的建議,多半都非常有建設性,像是想不到吃什麼可以吃麥當勞、和有一家餐車好好吃只是我忘記開在哪之類的貼心提示,唯一有用且有交集的,就是預算再怎麼緊,一定要去牛排聖地Peter Lu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