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8 April 2014

一碗牛肉麵之後

這篇原本貼在Facebook,是我在等待班機前隨手寫的。原本擔心結構不完整,但回頭看看好像還行,整理一下就丟來這了。全文如下:


2014/3/28
在我等著往北京的班機時,無意間聽到旁邊兩個「大人」對於服貿的談話。反正牛肉麵吃完了、免稅店內容快會背了,還不如花一點點登機時間寫篇文。

從上週學生占領立法院、訴求退回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簡稱服貿)、拒絕黑箱開始,我就密切地關注這個事件,並以直際行動到現場參與並紀錄。這次的公民運動,不是單純的群眾運動,而是一個青年人自體的覺醒運動,有幸參與其中,正見證著台灣歷史的一個新的轉捩點

關於立場,我對於服貿協議並無好惡,以自身的利益而言,通過服貿利大於弊,金融自由有助於金流增加,而作為一個詐騙業者,金流意味著更多的資產得以吸納,企業或個人在對岸的營利,也可能因為避稅或投資用途,需要第三方的停泊,這都是生意的來源。同時大家清楚地知道,面對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在談判桌上籌碼有限,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小得多。如果論服貿協議的結果,我認為這談判談的不差,在條文上雙方互有讓利、互有所得,雖然不能說完全平等,但也不算吃了大虧。

綜觀立法院內、外抗議的同學和社會人士,對於服貿協議的支持、反對尚未定論,但大家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不再信任這個政府了。抗議的人群不信任這個「協議」,其來有自,因為過去政府的承諾早已不是空談、而是笑話,讓人不禁懷疑起這個把關的機制是否早已名存實亡?在國會佔有多數的國民黨,推行自家執政政府政策,居然需要用「奧步」過關,國、民兩黨國會議員恬不知恥,身為選民的你,也在這個腐化的過程中推了一把。

從上面的論點,我們要問:服貿議題到底是不是一個經濟議題?還是這是一個牽涉更廣的社會議題?


單就經濟議題來講,無論韓國、日本甚至美國,想要在中國這個大而繁榮的市場中分一杯羹,就必須按照對方的遊戲規則下去玩。Adam Smith 和 David Ricardo 等主張的古典派讓英國為首的先行發展國家拋棄了重商主義下的貿易保護主義,從曼徹斯特學派開啟了降低關稅的活動,自由貿易加快了資本主義發展,也是工業革命發展的起點。如果你讀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我相信你也會合理地質疑當中的內容,馬克思提出了Capitalist Cycle,點出週期性經濟危機的發生,他的解決方式是計畫經濟(Planned Economy)。凱因斯則提出政府干預、市場宏觀調控的作法。從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開始,國家機構對資本主義進行了更大程度的干預,直到70年代的Stagflation出現又讓Milton Friedman重出江湖,但此時最重要的精神,不再是純粹的自由經濟和資本主義,而是Libertarianism。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的架構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形成,可說是全球化和資本自由的具體體現。在多數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歷史上,大多都曾經用貿易保護主義保護國內的製造業、農業和服務業,在他們累積足夠資本之後,打開大門談生意。下一步則是催促開發中國家打開市場大門,讓自由的資本能進入開發中國家。這次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打開了服務業的大門。支持者會說美國之所以有今日的經濟繁榮,多虧了對於自由貿易的保護,但卻忽略了今天最貼近資本家的共和黨政府,曾經大力讚揚關稅和保護主義(至少到冷戰時期之前都是),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告訴我們自由貿易從來不單純是經濟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回過頭來看服貿,也就是「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我們就不應該單純地用經濟面來看,非經濟面同樣重要。第一個問題在「兩岸」,台灣人民必須面對、但也是最不想面對的,我們究竟要認定中國為一個什麼樣的實體?最終仍要面對長期意識形態的爭論。

暫且擱置統獨問題,我們要先問自己:我們和中國現在是在敵對的狀態嗎?軍事上沒有衝突、外交上休兵停火,但是這到底有沒有改變中國終極統一台灣的目標呢?當國家安全有疑慮時,自由貿易的條件是否依然存在?在短短30秒的「達陣式表決」之後,這些問題有被充分討論過嗎?國安單位(假如我們還對他們有一點信任的話)的評估如何?尤其我們面對潛在的敵人時,自由貿易得到的利益是否比代價來的更高?別忘了,國軍的假想敵還是共軍,至少在我兩年前當兵的時候還是這樣的。

其次,這個協議最終的獲利者是誰?是誰汲汲營營、要政府在最短時間通過服貿協議(或是其他自由貿易協定)?我們就拿台灣人最喜愛的美國當例子吧。

在美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最大推動者是共和黨,而共和黨是資本家、企業最愛遊說的對象,強調私人企業和個人決策對於促進經濟繁榮的重要性,他們支持一個對商業有利的自由市場政策、經濟自由主義,倡導低稅率、小政府的結構。在台灣,每天攤開報紙「敦促」政府盡快通過服貿的都是聯名大型企業,工商業總會會長在電視上聲淚俱下,說要提升台灣競爭力,促進經濟繁榮。回頭看過去6年,台灣經濟不繁榮嗎?很繁榮,只是沒有繁榮到你而已。這個社會上資源快速地集中到資本家手上,房地產、投機遊戲,哪一個是沒有資本可以玩起來的?過去幾年台灣雖然經濟成長差強人意,但人均所得仍往兩萬美元逼近,比起1998年仍有50%以上的成長,但資源分配卻更靠右集中。

我可以說,今天青年人站出來,絕不是逢中必反。今天反對的是剝削、反的是政府過度傾向資本家,反的是陳腐的思想。因為某個世代的人不願思考、便宜行事,讓我們的政府恣意而為。年輕人的覺醒不但是高度民主化的體現,對於立場和意見的多方思考,更是這次公民運動難得可貴的地方。過往開著全民計程車、嘴裡喊著幹你娘見到立場不同的人就打的抗議已經轉化成更嚴謹的辯證、更完整的立場論述,三項訴求十分明確:「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立法院應先將監督機制法制化後再審議服貿協議」、「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不得阻擋監督機制法制化的各項提案,並且儘速交付審查」,不但非常中性,另一方面也給執政政府一個超爽台階方案。

整個抗議活動背後有幾件事情特別被突顯了。一、台灣的年輕人對於中國政權極端不信任;二、當前國、民兩政黨對於議案論述的貧乏;三、政府成為資本家的剝削幫兇;四、台灣的民主已高度發展,年輕人獨立思考的能力超越上個世代。在這篇又臭又長的文章最後,我們再回到Friedman的Libertarianism。Libertarianists認為,政府若對一個人和其財產隨意施加約束,或獨裁實施中央集權,就是違反了自由的準則,政府應該是為了保護每個人各自的行為和思想自由的表現。然而從過去一週的事態發展來看,台灣目前的執政者早已失去了這樣的特質,違背了自己信奉的圭臬。同時,Libertarianism強調外部效應,從服貿這個議題而言,社會付出的代價和可能承受的外部效應很可能是台灣人民不可承受之痛。

別忘了,台灣的安全不是美國的保證、不是日本的介入、更不會是仰賴中國。台灣的安全和政治資本在於民主自由的社會,人民和政府是組成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在過去30年走向民主的道路中,台灣已經沒有回頭的餘地。儘管人民和政府在統治立場上時常相左,並有衝突和分歧,但絕對不是敵對的,假如出現以民為敵的政府,就是推翻的時候,因為非民主和反民主的政府,在社會上是不會有存在的空間。唯有堅信民主價值,才能讓台灣成為你我安身立命的國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